时间: 2023-12-12 08:43:02 雅安日报
麻醉医生正在为手术做准备
“刘明(化名),你能听到我说话吗?”“你能听见就摇一下头。”12月11日,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周述芝呼唤声中,刚刚进行完胰腺切除手术的刘明从“沉睡”中醒来。
“每天100余台手术,病人‘入睡’前看见的是我们,‘醒来’第一眼看见的也是我们。”每一台手术结束后,最先唤醒病人的,不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而是麻醉科的医护人员。“看似简单‘入睡’和‘醒来’的转变,其实是我们麻醉医生用责任和智慧筑成的病人生命安全屏障。”周述芝说。
学科建设
攀登川西麻醉高峰
在市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三楼,几乎是“全封闭”的房间,这里是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所在地。当房间里的无影灯亮起时,麻醉医生会时刻注视着各种监护仪器。
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基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近些年得到长足发展。“麻醉的范畴已不仅是减轻疼痛和保障手术安全,麻醉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围术期医学,麻醉医师的关注点已经从术中扩展至整个围术期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提高患者未来的生存质量。”周述芝说。
在学科建设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把“内外兼修,文德武备”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室建设目标。
目前,接受过国内外培训、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
“我们每年至少派2名医务骨干到外省进修。”周述芝说。
今年,科室实现从城后路院区到大兴院区的整体搬迁,已经拥有开放手术间20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床位8张。麻醉科拥有麻醉机、麻醉监护仪、多种麻醉监护设备(微量注射泵、除颤监护仪、血气分析仪、麻醉气体监护仪、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体外循环机等)等先进设备,还有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及多种可视技术设备(超声仪、可视喉镜、纤支镜等),保证了病人诊治的需要。
“每年完成手术室内麻醉10000余台,手术室外麻醉15000台。”周述芝介绍,麻醉科在围手术期的准备、患者的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急救复苏、围术期疼痛治疗、门诊无痛舒适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已经成为川西地区集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技术力量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一级临床科室,是雅安市麻醉质量控制分中心和雅安市医学会麻醉专业主任委员单位,2017年被省卫健委评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
服务提升
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作为呼吸科医生的“眼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肺部肿瘤性病变、肺结核、肺不张、肺部感染、气管支气管内异物、不明原因的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症状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并逐渐扩大适应症向中低危患者过渡。
常规支气管检查方式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技术,但因气道表面黏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支镜进入口腔或鼻腔后难免会刺激气道,造成患者极度不适及疼痛,咽喉部刺激可致恶心、呕吐,声门与隆突受刺激后引发剧烈咳嗽,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或脑出血等,使患者无法坚持完成检查,更不愿再次支气管镜检查,严重影响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无痛纤支镜检查,就是在麻醉医生的帮助下,通过静脉注射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入睡,在‘睡眠’的过程中完成纤支镜检查,检查后迅速苏醒,整个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和痛苦的感觉。”周述芝说,对于患者来讲,就是睡一觉,检查就做完了,并且检查更安全、更准确。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已经将提升患者舒适度作为发展重要方向。麻醉科的工作范围也早已从手术室扩展到门诊、急诊室等各个场所,以及疼痛诊疗,近年来积极开展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CT引导下椎间孔硬膜外注射,射频治疗等疼痛治疗新技术。
同时,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获得了省市级科研立项 6 项,发表论文30 余篇,获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雅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我们目前研究的方向有麻醉与PND(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可视化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消化内镜麻醉的临床研究、分娩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围术期体温管理。”周述芝说,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代庆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12-12 08:43:02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