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14 08:55:09 雅安日报
今年30岁的黄斌已经献血56次,献血总量达到13900毫升。从19岁第一次走进采血屋,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开始,黄斌从没有间断过。
这些年,他从雅安到北京再到泸定,无偿献血的心愿和足迹也一路跟随着他。
“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想法,因为曾经得到过帮助,所以我应该回报社会。”黄斌说。
因为对无偿献血事业作出贡献,黄斌获得全国2020—202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献血,始于年少的感动
“今天有血小板采集需求,你有空来吗?”5月19日,在泸定工作的黄斌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的电话。
“好,没问题,我随后赶到。”挂掉电话,黄斌安排好工作,开车赶到雅安,献血结束后,他又回到泸定。
“只要血站有需要,我一定随叫随到。”这是黄斌给市中心血站的承诺。
“2008年地震时,我家受了灾。当时看见好多人都来帮助我们,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一定要回报这份恩情。”谈起自己献血的初衷,黄斌说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黄斌的家乡雨城区上里镇受灾。那时,15岁的黄斌看到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从搭帐篷、运物资,到后期灾后重建,这一切都让年少的他十分感动。
一天,黄斌走在大街上,看见采血车四周围满了人,他好奇地走过去。
“我那么年轻,我也要参与。”这样想着,黄斌排到献血者的队伍中,不过很快,他就被血站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你还没到18岁,现在还不能献血。不过等你成年了,我们很期待你能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
虽然没有完成献血,但工作人员鼓励的话语却让黄斌一直牢记在心。
2012年4月30日是黄斌第一次献血的日子。那时,他在北京工作。单位通知将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黄斌第一个报名。
第一次献血后,黄斌了解了更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半年后,他来到献血点,完成了第二次献血,从此再也没有间断过。
后来,黄斌从北京回到雅安,献血的习惯也一直保持着。“血站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血液质量好,如果愿意,可以献血小板,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从此,黄斌成为市中心血站固定集采队的一员。随着献血次数越来越多,黄斌对无偿献血的情感也越来越深,于他而言,献血是一件重要的事,即使工作繁忙,只要有心,时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奉献,在于长年的坚持
“我第一次献血时,是单位上年龄最小的,身边的同事看我那么积极,也跟着报名。那时我就觉得,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做好事,是一件快乐的事。”黄斌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不理解,听过一些对献血的误传,但我一直相信,这是一件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事情。”
讹传并没有成为黄斌献血路上的拦路虎,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亲身献血经历让谣言不攻自破,用一腔热血护佑着他人的生命,更让身边人进一步了解了无偿献血。
多年无偿献血的经历,让黄斌学习了很多与血液、献血相关的知识。他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家人和朋友,鼓舞身边的人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些年,在他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朋友和他一样,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黄斌想报答的,是当年社会给予的那份温暖。在他心中,仅无偿献血,远不能报答这份情。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20岁的黄斌与几名年轻人一起,骑着摩托车赶到芦山县。在这里,他再一次看见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者为了抗震救灾聚集在一起,帮助受灾群众。“我再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回报这些帮助过我、帮助过雅安的人。”黄斌说。
这个念头在黄斌心里扎了根,也养成了他热忱的性格,让他成为一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年轻人。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在泸定工作的黄斌来不及多想,立刻加入当地自发组成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驱车赶往震中磨西镇。之后一周的时间里,黄斌不断往返泸定县城与磨西镇之间运送救灾物资。
“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献血,我不过是卷起衣袖,伸出手臂,这样的事情,我能做,别人也能做。”黄斌说,“只要我的血液合格,无偿献血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妮娜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06-14 08:55:09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